今天早晨六點三十分,窗外天色灰暗,起床時,全身陣陣疼痛傳到大腦痛感神經區。
有人跟我一樣嗎?
每天睜開眼睛時的第一個感覺,就是疼痛?
有嗎?
哈哈!沒事沒事!別在意,只是問問而已。
大家一定好奇我為什麼起床會疼痛,對吧?
唉!本來今天不想寫病痛的說..............
也罷!既然開了頭,我就這麼寫下去好了,等等要是還有空閑,再將原本想寫的文章完成。
( 謎:我怎麼那麼多話啊? )
話說我國中三年級時,身高只有一百六十公分,在班上不算矮也不算高,屬於中等體材。
大家都知道,二十年前的國三學生為了升學壓力,每天都可憐.....覺睡得少、吃得也沒現在好、
沒有五彩繽紛的電視節目、更沒有引人入勝的網際網路..........就是.....讀書!
對於當時的我而言,身材、容貌,都尚在啟蒙階段,即使開始在意,但也無能為力。
啊.....實在羨慕當時班上一位女同學,她那白皙亮麗的皮膚、水靈動人的大眼、嗲聲嗲氣的嗓音、
玲瓏有緻的腰身、一步一搖的.....雙峰.....
喔喔!連我都無法將眼光自她身上移開,莫說是班上那些對女體好奇到不行的男同學!
真是的,這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嗎?
( 謎:請問,這些B段班到幾乎放牛吃草的臭男生,算得上....君子嗎?)
(阿哈哈!沒錯!大家沒看錯,玥菱國中時,的確是B段班的學生,換言之,玥菱也曾當過小小太妹)
(阿哈哈!怎樣?看不出來嗎?)
(阿哈哈!所以我常常說,腦中的智慧,跟書讀得多少、學校的好壞、家庭的背景.....其實,有影響,
但並沒有絕對的關係。)
好啦!又扯遠了,回來說我的身體。
國三的某一天,我因為某件事情的刺激之下,突然開竅,奮發用功,立志要考上公立高中職,讓當
時那些狗眼看人低的『老師』跌破眼鏡。
還好,皇天不負苦心人,當真讓我考上省立XX商工國際貿易科。
(大家不要懷疑,我只是不想明寫)
確定自己高中學校的後一天,我回到國中教務處申辦相關所需文件時,班導師一臉沾沾自喜的表情,
大言不慚地對其他班導師說著:「看!這就是我班上考取省立學校的學生。」
噁!真讓我作嘔。
請問在還沒考試前,如同勢利小人般手叉腰對全班吼叫:「你們這群扶不起的阿斗,我看你們連朽木
的程度都搆不上,真替你們父母感到羞恥.......」的這個人,是誰啊?
我不是連朽木都搆不上邊、讓父母感到羞恥的人嗎?
那妳現在得意洋洋些什麼?
我的成就,到底跟妳有啥關係?
噢!我懂了!
我奮發用功的動力,是來自於她這一句『反譏』所造成的效果,她.....令人難堪的『反譏』,讓我點燃
『不服氣』的憤怒,進而考上B段班學生,決不可能考上的學校。(在沒有補習情況下)
嗚嗚嗚嗚.......真.....(拉長尾音) 『肛溫』啊........
(從小到大,我的憤怒,都是在這種難堪的情況下.....被點燃!)
(然而,在點燃後所造成的結果,每每也都讓身邊親友.....瞠目結舌、刮目相看、跌破眼鏡,甚至無法理解..)
(怎樣?A段班的學生,將來一定能當總統?B段班的學生,就應該被剝奪求知的權利,強迫冠上
『朽木』、『阿斗』的稱號?)
(媽的!什麼理論?人,都長一樣,為什麼要分等級? 俗不可耐、俗不可耐.......)
哎喲!媽呀!這..........今天是怎樣啦?離題到....美國去了啦....... = =lll
嗯嗯!直接寫重點,別瞎扯了。
進入高一後,我的身高一百六十公分,當年一切以父母的要求為重─專心課業,不准參加社團、球隊。
可當我高一下學期開始時,我的身高.......竄升為一百七十二公分。
呵呵......只有『莫名』二字可以形容..............
除了莫名,往後跟隨在身高後面而來的種種困擾與問題的噩夢,就從此再也擺脫不掉了。
(這個嘛......以後再慢慢寫,唔.....我的故事多到用籮筐都裝不完......希望痞客邦能長命百歲.....)
一百七十二公分的身高,標準體重應該是六十至六十五公斤,但我自十七歲以後,體重一直維持在
五十二公斤,二十年來如一日,完全不變動,無論我吃多吃少,都不變動。(真神!)
高中剛畢業時,為了多賺一點錢,再加上自己沒繼續讀書、身上並無一技之長的情況下,我找到一份
服務業的工作。
看似光鮮亮麗的工作背後,隱藏著需要搬貨的無奈......我的病根,因此落下。
嚴以律己、不服輸、強出頭的個性,讓我工作到超出身體所能負擔的極限,不過,當時年紀輕、體力好,
不感覺身體有啥異況,依舊極盡可能地.....操練它、虐待它。
(俗話說:『年輕就是本錢』,我現在呢,要加下聯:『年老就是花錢』。)
(花錢看病啦!這還不懂喔?用心看文啦!)
年紀剛過三十歲,我被檢查出患了『脊椎側彎』。
這個脊椎病變,其實沒什麼,只要是兩隻腳站立行走的生物,在姿勢不正確、搬運重物的情況下,
都有可能罹患。
脊椎側彎會引起的症狀大概是:因骨盆歪斜而造成長短腳,所以走路時會怪怪的、高低肩、肩膀僵硬、
腰酸背痛等問題。最主要的部份是會慢慢影響到睡眠品質和健康,醫界多半建議越年輕、越早矯正效果
也越快好。
脊椎側彎除了外傷撞擊所造成之外,大部分都是因姿勢不良而造成,以目前一般人的生活習性來說,
也算現在的一種文明病。
噯!滿腦子都是如何賺更多錢來幫家裡還債,誰想得到要愛惜身體啊?反正又沒很痛,也不影響我一切
行動。
(人哪!總是喜歡自欺欺人、抱著僥倖的心態過日子,你以為....惡運之神與病魔不會找上你嗎?)
(笨啊!誰都逃不過祂們的法眼與名冊!)
(偷嚐禁果的,總是中獎,不是嗎?嗜吃檳榔的,總是罹癌,不是嗎?愛作息不正常的,總是暴斃,不是嗎?)
(誰能拍胸脯跟我保證,你絕不會?噢!拜託,你又不是神.........)
然而,在我的僥倖心理下,罹患脊椎側彎不治療處理的十年後,我開始發現自己無法久站、久坐、久躺。
意思很簡單,就是站、坐、躺,不能超過四小時,否則,來自脊椎深處的疼痛,便會讓我感覺求生不得、
求死不能。
(一定要改變姿勢,讓身體動一動,痛才會減緩。)
(明白了嗎?比鬧鐘還準時,我的睡眠時間不會超過五小時..........每一個美好早晨,百分之九十都是痛醒。)
(剩下的百分之十,是我睡不到四小時,它還來不及發作........唉!很簡單嘛,非要我寫得這麼清楚嗎?)
知道自己的身體不對勁,卻也因為身上有太多沒來由毛病的情況下,我根本不想求醫,更不想吃藥。
後來,心血來潮查了網路資料,才發現我的脊椎病變已經提升等級了......嗯嗯!好幸福啊!
看來,我真該去醫院檢查一下..........
如以往幾篇的規則,PO上相關知識讓大家一起增廣見聞。
認識脊椎
脊椎的主要功用是支撐人體,同時保護其內的脊髓。
人體的脊椎是二十四塊脊椎骨所構成,分成四個區域:頸椎、胸椎、腰椎以及薦椎。
薦椎與骨腔交界的關節稱為薦腸骨關節,薦腸骨關節就是僵直性脊椎炎最容易侵犯的關節。
脊椎有一定的彎曲弧度及活動度,脊椎炎的病人因為脊椎慢性發炎的關係,常常造成脊椎的弧度及
活動度喪失,變成鈣化,甚至粘合。
什麼是僵直性脊椎炎
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簡稱AS),是一種免疫異常造成的慢性發炎性疾病,侵犯脊椎
及關節,主要症狀為下背痛、脊椎僵硬及運動範圍受限。
◎嗯!難怪我彎腰做完一件事情後,就直不起身了.......
台灣僵直性脊椎炎病人總數約佔全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至零點四(約四萬人),好發於二十至四十歲,
男女比例約為三比一。
遺傳與僵直性脊椎炎
一、百分之九十五的僵直性脊椎炎病人具有HLA-B27基因(即HLA-B27陽性)。
HLA-B27(B27型人類白血球抗原)是一種與免疫反應有關的組織抗原,台灣全人口約有百分之五的人
帶有HLA-B27基因,其中有百分之二到十會發病成僵直性脊椎炎。
二、整體而言,若父親或母親是僵直性脊椎炎,則其小孩得到僵直性脊椎炎的機率是百分之二十。
三、若父親是HLA-B27陽性反應,則其小孩遺傳到HLA-B27的機率是百分之五十;若小孩是HLA-B27
陽性的話,如為男性,得病的機會是百分之六十四,若為女生則得病機率為百分之二十。
◎可是,我家族中.....沒人有這個毛病呀?
僵直性脊椎炎的症狀
一、典型的僵直性脊椎炎症狀為:慢性下背痛、晨間脊椎僵硬及運動範圍受限。
二、通常病人的起始症狀是下背部以及臀部的酸痛,尤其是在薦腸關節的地方,有時疼痛的感覺可向下
延伸到大腿後側,或是向上延伸到上背部。
這種疼痛的感覺通常在早晨睡醒的時候最厲害。
一個明顯的特徵是,通常運動以後症狀可以減輕,長久的休息和不動反而會讓症狀加劇,嚴重時病人
會在半夜因酸痛及僵硬感而影響睡眠。
三、有時病人會有胸椎及頸椎的疼痛與僵硬,胸骨—肋骨交接處有時亦有壓痛。
四、除了上述脊椎症狀外,部份病人同時有週邊關節炎,以侵犯髖關節(大腿與骨盆交接處)最多,
有將近四分之一的AS病人臗關節會發炎甚至破壞,造成鼠蹊部的疼痛,彎曲困難或跛行。
約百分之十的AS病人,尤其是十六歲以前就發病的幼年型僵直性脊椎炎病人,會有膝、踝及肩關節的發炎。
五、肌腱、韌帶與骨胳交接處的發炎,稱為附著點病變(enthesopathy),是僵直性脊椎炎的重要病理特徵,
好發處為腳後跟及足底。症狀是局部的腫痛,有時會影響到走路,有時病人的手指和腳趾會莫名其妙的發
炎腫脹,稱為香腸指(趾)。
六、病程嚴重及控制不良者,末期因脊椎黏合,形成竹竿狀,可因而造成畸型、駝背。脊椎黏合之後,
因喪失柔軟度,變得較易骨折,或因而壓迫神經,導致下肢麻木的感覺,甚至大小便失禁。
◎媽呀!這麼恐怖啊?
僵直性脊椎炎會侵犯內臟嗎?
有少數病人會有關節以外的症狀─主要侵犯眼睛、腎臟、心臟、肺部等內臟器官。
眼睛:百分之二十到四十的AS病人會合併有葡萄膜炎與虹彩炎,症狀為突發性的單邊眼睛紅腫充血、
刺痛感、畏光及視力模糊。通常是兩邊交替,反覆發生,很少兩邊同時發作。若有葡萄膜炎與
虹彩炎,需要找眼科醫師好好地治療,通常可以完全恢復。
腎臟:約15%的AS病人會併發A型免疫球蛋白腎炎,為無症狀的顯微血尿或蛋白尿,幸而A型免疫蛋白球
腎炎多半並不會造成腎功能的衰竭,也很少會到洗腎的地步。為無症狀的輕微血尿。
心臟:少數病人會合併心臟的侵犯,大多是無症狀且輕微的主動脈瓣閉鎖不全或傳導阻滯或心律不整,
很少影響心臟功能,也通常不需要治療。
肺臟:AS病人通常肺活量會稍差,極少數病人會造成肺部纖維化。因此,僵直性脊椎炎的病人絕對不
能抽煙。
大腸:部分病人合併有潰瘍性大腸炎,症狀是時常腹瀉或血便。
皮膚:有些病人會合併皮膚的乾癬。
◎天哪!我經常呼吸不順.......原因我又知道了.........我的肺臟....嗚嗚嗚......
女性僵直性脊椎炎
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成年男性,但也可以發生在女性,女性病人的下背痛症狀通常較輕微,薦腸關節
炎亦不明顯,也較少侵犯內臟器官,但頸椎的侵犯造成頸部酸痛僵硬較男性多,女性僵直性脊椎炎病
人通常癒後情況較好。
◎呵呵呵......最好是這樣啦,總算聽到一個好消息了...........
僵直性脊椎炎的致病原因
有關僵直性脊椎炎的致病機轉,至今仍不十分清楚,目前認為病因為多重因子交互影響,而其中先天
遺傳因素(HLA-B27)及核子醫學骨骼掃描等其他影像學檢查,來診斷僵直性脊椎炎。
不過,少數的早期和非典型的病人,通常需要一陣子的追蹤複檢之後,才能確定診斷。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容被誤診及忽略的疾病,需要免疫風濕科醫師的專業診斷及治療。
◎看!又是原因不清楚!阿哈哈哈......(苦笑)
如果符合下列的診斷準則,就可以診斷為僵直性脊椎炎:
1.下背痛及僵硬,休息無法減輕,三個月以上。
2.腰椎運動範圍受限。
3.擴胸範圍受限。
4.X光有薦腸關節炎,雙側二級或單側三級以上。(確定診斷:第四點加一至三中任何一點。)
如何早期發現家族遺傳
對於僵直性脊椎炎病人的家族成員,特別是HLA-B27陽性的人,只要有四十五歲以前發生的腰背痛、
晨間僵硬或、反覆性無法解釋的胸痛或僵硬、葡萄膜炎、肌腱韌帶與骨骼交接處的發炎或週邊關節炎
任一情況者,都應懷疑是僵直性脊椎炎。
◎以上這一段,怎麼感覺像是針對我來的啊?
十六歲以下的兒童如果有下肢關節,包括膝、踝關節、腳關節腫脹發炎或肌腱附著點發炎包括腳跟腱、
腳底關節等腫脹、疼痛,則需高度懷疑有幼年型脊椎炎之可能。
如何治療僵直性脊椎炎
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目標為:
1、減輕疼痛。
2、保持脊椎活動範圍及功能。
3、並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運動及物理治療
1、運動對僵直性脊椎炎的病人是最重要的治療,運動的基本原則是每天都持之以恆運動應該是溫和、
有氧、循序漸進的。尤其是睡覺以前要作柔軟及伸展脊椎的運動以預防脊椎的變形。有效的運動必
須是溫和有氧的運動,每週至少三次,每次至少二十到三十分鐘,同時能夠持之以恆。每一次運動
之前 ,先做柔軟體操,活動一下關節才開始運動。
2、游泳是最好的治療,溫水游泳池,配合水療更好。柔軟體操、有氧舞蹈、室內地板運動、瑜珈、
太極拳、氣功等等,都是很好的運動。
3、特別注意:儘量避免有可能劇烈撞擊的運動,例如籃球,橄欖球等;無法活動脊椎的運動,例如
騎自行車及慢跑,並不是非常適合僵直性脊椎炎等運動。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目的在控制發炎與減輕疼痛,在急性活動期應全劑量投予,緩解期劑量可由
病人根據疼痛程度自行調整,消炎止痛藥盡量使用長效劑型於晚間投予,如此可以減輕夜間疼痛及
晨間僵硬不適的感覺。新一代的消炎止痛藥(COX-2抑制劑)與傳統的消炎止痛藥相當但副作用較
輕。消炎止痛藥併用肌鬆弛劑,對某些病人有很好的加成效果。
免疫調節劑
免疫調節劑可以調節免疫功能,改變體質,是治療僵直性脊椎炎的重要藥物。其中,sulfasalazine
(商品名Salazopyrin,斯樂)對週邊關節炎、乾癬、發炎性大腸疾病及葡萄膜炎等有效率可達70%。
不過,少數人對salfasalazine會有皮膚過敏、腸胃不適、肝功能障礙、男性可能會造成精蟲數目減少…
等副作用。methotrexate(MTX)是另外一種免疫調節劑,療效不錯,但是需注意少數人會有白血球過
低、肝功能障礙等副作用。此外,還有許多種新的免疫調節劑正在研究當中,例如抗腫瘤壞死因子
(anti-TNF)療法。
但並不是所有的僵直性脊椎炎的病人都需服用免疫週節劑,一般而言,如果對非類固醇消炎藥反應
不佳,或是疾病的活性比較嚴重的人,應該考慮使用免疫調節劑。免疫調節劑必須由免疫風濕科評
估後審慎使用,並定期抽血監測血液及肝腎功能。
類固醇用藥治療
不易控制的肌腱接骨點發炎可以考慮局部類固醇注射。
葡萄膜炎由眼科醫師以類固醇滴劑治療。
嚴重的急性期病人,可以使用類固醇靜脈脈衝療法,以求迅速控制病情,一般來說,僵直性脊椎炎並
不需要長期口服類固醇。
手術
對少數脊椎嚴重變形駝背的病人,可以手術扳直脊椎,改善外觀。
髖關節受損時可行關節修補或置換人工關節,可以改善關節活動度。
預後及病程
僵直性脊椎炎的病程通常是慢性,反反覆覆,評估疾病活性最好的指標是病人的症狀。
整體而言,僵直性脊椎炎的預後是相當良好的,一般並不影響壽命,百分之九十的病人仍然可以擁
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8032803451
以下為一位患病的網友提供的意見:
我能提供的方法很有限,疼痛還是要靠吃藥來舒緩,但是我能做的就是不要讓他在繼續粘黏下去,
我的方法是,起床作伸展操,不能過於激烈,剛作的時候會有點痛,但是伸展完後真的會比較舒服
,很簡單很基本的動作,但是對於我們患有僵直性脊椎炎的人來說並不簡單,雙手向上伸直,往上
拉,提高後數到三十再放下,重複動作要作十次以上。
再來拿一把跟腰同高的椅子會椅背之類,雙手伸直放在椅背上面,往下壓,身體壓到跟椅背相同高
度數到三十再恢復,做十次以上。
在地上舖個毯子面朝下躺,頭、手、腳往上抬到最高,數到三十放下,休息一下繼續同樣動作,最
少十次以上。
一天大約花二十至三十分鐘做以上動作便可舒緩,比較不會這麼痛,要不然也可以去游泳,或做熱
瑜珈,這些也可以舒緩疼痛。
這種病不能因為會痛就不敢動,因為越不動就會粘黏,越沾黏就會越痛,最後就會連站都站不直囉!
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8120401038
大家看了這麼多,相信已經十分了解這個疾病,接下來我還是要PO一下有關的一種藥物,讓大家
認識。
類固醇又稱「副腎上腺皮質激素」,有很強的消炎及免疫抑制的作用,對於發炎性的疾患如關節炎、
濕疹、過敏性疾病,還有自體免疫的疾病、腦水腫甚至癌症等常有立竿見影之效,不僅減輕了病人的
苦痛,還挽救了很多以前被列為「絕症」的生命,功效媲美仙丹,因其來自國外並非土產,所以俗稱
「美國仙丹」。
太好用的藥物必然容易為人所濫用,濫用就會出問題,因為「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藥物除了其治
療疾病的藥理作用以外,必然有其副作用。而類固醇的副作用也很多,如食慾增加、臉變胖、肩變
寬、骨質疏鬆、免疫力降低、電解質不平衡、消化性潰瘍、白內障、皮膚長青春痘等。
因此類固醇是一把既可殺人又能救人的雙刃劍,在有經驗的醫師謹慎使用下就是治病救人的恩物,
但使用不當卻是殺人的利器。
類固醇在台灣有兩大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眾所周知的被不肖人物濫用,讓很多無知的人受害。
第二個問題是隨著第一個問題而衍生的:雖然類固醇有減輕病人的痛苦,救人無數的一面,可是為了
抑止濫用,類固醇在媒體上一直被醫師或藥師作負面宣導,大幅強調、渲染其副作用,導致社會大眾
只要一談到「類固醇」就為之色變,避之有如蛇蠍,好像使用類固醇的醫師都沒有醫德,人人皆曰:
「可殺!」
因為這些醫師只為了賺錢,毫不顧及病人的身體與性命;更有人在被醫師告知必須服用類固醇時,
其反應就像醫師要強迫他喝毒藥一般,以為醫師要害他,讓醫師哭笑不得。
由於社會上這股「反類固醇」的逆流,讓醫師最後作繭自縛,碰到真的必要使用類固醇來醫病時綁
手綁腳,很可能因而錯過了治療疾病的最佳時機,如此病人也吃虧,結果兩敗俱傷。
所以病人應要了解,濫用類固醇固然不對,但碰到當用類固醇才能控制的疾病,醫師為了要讓疾病
好轉,基於「兩害相權取其輕」的考慮,必需使用類固醇時,病人應信任專業人員才是,萬不得已
時還是要面對藥物的一些副作用,否則聽任病情惡化,只會有更多苦頭吃而己!
筆者覺得口服類固醇與外用的類固醇藥膏一樣,均屬於一種醫師與病人都很難收放自如的藥物,醫
師需具備高度的運用技巧與經驗。
但對於這麼一個重要的藥物到底要怎麼駕馭才好,書上沒有講,老師也沒教,國內也未見專家學者
提供適用於國人的準則供醫藥人員遵循,大家都各憑本事發揮,如此似乎對病人不太公平。
為了拋磚引玉,筆者現以多年的心得,斗膽提出一些臨床使用藥物的經驗,希望藉由筆者的野人獻曝,
能讓國內醫學界的前輩與專家也提供更多的臨床使用藥物的經驗,以嘉惠國人。
本文只對於病人短期使用口服類固醇的體會,至於慢性病的病人應如何長期服用類固醇的技巧並不
在本文的主要討論範圍內。
問一:類固醇的那一種副作用容易被忽略?
類固醇是人體正常正理所需的荷爾蒙,所以每天人類的腎上腺皮質都會分泌一定量的cortisol (一種類固醇)
供人體正常的生理運作,分泌量的多寡由腦部的下視丘、腦下垂體以及腎上腺皮質共同來控制,這個系
統簡稱HPA 軸 (hypotalmic-pituitary-adrenocortical axis)。
在正常人體內,清晨血中 cortisol 的濃度最高,半夜跌到谷底。其原因為晚上血中cortisol 的濃度低,因此
刺激下視丘分泌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 (親腎上腺皮質素釋放因子) 來刺激下垂體分泌 ACTH (親腎上腺
皮質素),讓腎上腺於清晨釋放更多的cortisol,所以清晨人類血中的 cortisol 量最高。
如由人體外供應合成的類固醇,使血中類固醇的濃度昇高,結果 HPA 軸測知血中類固醇濃度已高,
腎上腺皮質便不分泌cortisol。這種情況短時間內還無所謂,時間一久,用進廢退,造成腦下垂體分泌
ACTH 的細胞以及腎上腺皮質的萎縮,導致腎上腺皮質分泌 cortisol 的能力發生問題。
如果有朝一日,外面供應的類固醇沒有了,可是人體碰到手術、受傷、生病等肉體的壓力或是極大
的精神壓力,需要比平時更多的類固醇來應付生理需求,以及增強身體的應變能力,此時腎上腺皮
質卻已萎縮,無法分維持生命所必需的足夠 cortisol,對人就有危險性,厲害時還會致命。
所以口服類固醇這個由人體外表看不出來的副作用相當可怕,不應被醫師及病人所忽略。
臨床上使用類固醇時,應時時刻刻注意不會產生抑制病人 HPA 軸的副作用。
HPA 軸受到抑制的程度跟類固醇的劑量、使用時間的長短、每天何時給藥、每天吃幾次藥有密切的關聯。
問二:我每天都要吞這麼多顆的類固醇才能醫好我的病嗎?
使用口服類固醇的第一個困擾即為:究竟要用多少劑量才對?
有的醫師碰到需要使用類固醇的疾病時,喜歡採用高劑量的類固醇來治療病人,這並沒有錯,的確類
固醇的劑量越大越有效。但要注意的是:類固醇的療效也是有其最大的極限,超過這個限度,縱然劑
量再大也是沒有用的,反而讓病人承受多餘劑量的副作用。
剛好相反的是,有的醫師因噎廢食,為了怕類固醇的副作用,往往只使用少量的類固醇來治病,這些
不足量的類固醇對疾病來說只是杯水車薪,對病人幫助不大,如此病人不僅無法享受類固醇給他的好
處,反而還要接受這些等於是多餘的類固醇之副作用,病人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根本不划算。
醫師這樣開藥等於間接害了病人,倒不如不開!太多也不好,太少也不對,那類固醇究竟要使用多少
劑量才剛好呢?這很難拿捏得準,不同的醫師對於不同的病人與不同的疾病可能都會不同。
或許有人會說:要用多少量,教科書上不是寫得很清楚嗎?每位醫師依照教科書上的劑量來使用,
那不就解決了?
但筆者的實際經驗則不然,筆者覺得國人的體質與老外似乎有所不同,還有可能是體重較輕,類固醇
並不需要用到如書上寫的那麼大量。
如參考教科書上的用量,多給病人一 公斤體重一 天1-2mg 的 prednisolone,或是一個成年人一天多給
40~60mg 的 prednisolone,可能過不了幾天,就眼見病人的臉像吹氣球一樣地膨脹起來,讓醫師不知
如何是好。
依筆者的經驗,對於一般常見的皮膚病像藥物疹、多形紅斑、導致急性濕疹的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等,
如決定使用類固醇來緩解病人的病情時,成年人往往一天使用30~40mg 的 prednisolone 就夠了,即一公
斤體重一天給 0.5~0.7mg 的 prednisolone 即能壓制病人的病情,小孩每公斤的劑量也約是如此。
但上述的劑量並不是絕對的,病人的病情進步後還可以再減量,還有當病人的體重很重,或是碰到
某些特殊的疾病如天狼瘡等自體免疫的疾病,以及少數用上述劑量壓不下來的病例,筆者則會給較
大的劑量,筆者甚至曾用到一天 120mg 的 prednisolone 才得以控制某位天狼瘡病人的病情。
要特別注意的是:雖然類固醇的劑量越大,越容易出現副作用,但類固醇副作用的出現與否跟類固醇
使用時間的長短也有關。
如短期使用幾天筆者所述的中等劑量甚至更大量的類固醇並不容易出現副作用,但是長期使用類固醇時,
縱然只讓病人服用低劑量,也可能對病人的腎上腺產生抑制作用,對病人不是很好。
例如同樣總量 200mg 的prednisolone,某甲每天服用 40mg,五天吃完,某乙則是每天 5mg,四十天吃完,
某甲可能不會有任何事,某乙則可能有類固醇的副作用顯現,所以不要以為使用低劑量的類固醇就不會
有事。
但碰到像紅斑性狼瘡、皮肌炎、天 瘡等需要長期服用類固醇來治療的疾病,高劑量的類固醇一定
比低劑量的類固醇來得副作用大。
此時如能使用越低劑量的類固醇對病人越有利,但也不能怕副作用而「吃意思的」,劑量低到不足
以控制病人的病情,讓病人的疾病惡化,如此可能會危及病人的性命。
臨床上除了依病人的病情與體重等因素來決定類固醇的劑量外,病人本身的狀況也要考慮在內。
依筆者的經驗,對於很少看醫師吃藥 (這代表其接觸類固醇的機會很低) 的病人,在需要使用類固醇
治療時,常常很少的劑量即能奏效;反之筆者最怕愛逛醫院到處看病的老病號以及曾用類固醇治療
疾病但又舊病復發的病人,此時類固醇的劑量就不易捉摸了,往往要用到比平常人更大的劑量才會
有效。
還有當了十幾年的皮膚科醫師,筆者有種感覺:現在要控制相同的病情,所要使用的類固醇劑量比起
以前似乎要多一點,其原因與台灣現在就醫越來越方便,國人一年的平均看病次數越來越多,還有國
人愛遊走多科醫師之間看病,看病又講求速效等因素有絕對的關聯。
問四:「病來如牆倒,病去如抽絲」時,如何使用類固醇?
「病來如牆倒,病去如抽絲」或「病來如奔馬,病去如抽絲」都是中國俗諺,形容疾病可以來得急,
也可以去得慢。
牆倒塌是一瞬間的事,馬從你眼前奔馳而過也是一眨眼的工夫而己,所以「病如牆倒」或是「病來
如奔馬」均是形容來得很急很猛,甚至能致人於死的急性病。
此時如要使用類固醇時,劑量與使用天數一定要足夠,每天的劑量則分二到四次服用,以增強其效果。
如怕口服類固醇的效果不佳,還得使用針劑,一切先以控制病人的病情為要,至於類固醇的副作用則
是次要的考慮,因為古人已說過了:「緩則療病,急則顧命」。
據說一個蠶繭可以抽出一千多公尺的蠶絲,所以「病去如抽絲」是形容可以拖得很久的慢性病。
對於病勢緩慢的慢性病在使用類固醇時,一定要使用能將病情控制住的最小劑量,且最好每天只吃一
次或隔天吃一次,於早上給之,期能減少類固醇的副作用。
使用類固醇時,如能於避免副作用發生的前提下,在最短的時間內,運用最低的劑量,但又讓類固醇
發揮其最大的療效,使病人的疾病痊癒,停藥後疾病又不會復發或反彈,此為類固醇的最高境界,但
這談何容!
古人云:「攻病如攻敵,用藥如用兵;兵在精而不在多,藥貴當而不忌峻」真是醫師使用類固醇的
最佳寫照!
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5090503573
喔喔!看到這裡,深深覺得這人世間處處充滿學問啊!連行醫用藥都能跟孫子兵法扯上關係.......
忍不住大喊:「傑克!這真是太神奇了!」
不過,話說回來,這又跟我之前一直強調:『社會大學中,處處是學習』的理論,相互輝映囉!
偷偷告訴大家,孫子兵法這一部古人智慧裡面,充滿著遍地黃金、滿屋珍寶。
我強烈希望沒看過的朋友們,在你們有生之年一定要仔細研讀過,而且,越早越好!
無論你從事哪一個行業、或在家當家庭主婦、或在夫家伺候公婆,這一部古書都能幫上用場。
不騙大家啦!玥菱不喜歡騙人,我又不認識你,幹嘛要這麼做?
只要把孫子兵法研究透徹後,什麼溝通技巧、厚黑心理學、談判高手等等等的書,都不用看!
嗯.....(沉思)
這感覺就像是.......
你要學一門技藝時,要跟大師傅學比較好,還是跟大師傅的徒弟學比較好?
明白了嗎?
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到難以言喻的地步,端看你如何屹立不搖去細細品味、深深體會。
唔........這一篇文打了五個小時,(小聲說)而且是上班時間........
媽呀!我真怕自己頭路不保啊!
唉...........
讀書時,認為被困在學校讀書很苦,誰知道出社會後,那種被綑綁住的『困』,竟然比讀書的苦.....
更甚啊!
來此看文的年輕朋友們,如果你還在讀書,那麼我真要告誡你:「讀書,是天下最幸福的事。」
不用發迴響吐槽我,如果真不相信,那麼我們來個約定:
請你民國一百零八年時,再回來痞客邦找我,到那時,我們再一起來看看這一篇文寫得對不對,
好嗎?
嘿嘿..........
我肯定你會伏首稱臣。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聽過嗎?
阿哈哈哈哈.............算了!
想當年我年輕時,也根本不聽老人說話!
不但不聽,還當他是『屁』!甚至還幹譙說:『什麼玩意兒!倚老賣老的傢伙!』
阿哈哈哈哈...............
沒辦法!年輕,就是本錢!呵呵.........有得是揮霍的本錢!
但是,你的十八歲有幾個?能夠重來嗎?你有把握不靠任何建議,就能得到一百分、不後悔嗎?
告訴你吧!
年輕人的遺憾,多半在自己的『自視甚高』、『自以為是』、『趾高氣昂』與『目中無人』間,
慢慢形成。
就像癌細胞一樣,原位癌剛開始時,大多渾然不知,但等到狀況嚴重發現病灶後,往往已經後悔莫及、
回天乏術..............
阿哈哈哈哈..........
沒辦法! 這就是人生好玩之處!
身體明明都有提出警訊,但腦子有在意過嗎?
上天明明安排了具備智慧的老者訴說忠告,但我們有聽信嗎?
不可為而為之的後果,明明自己了然於胸,但抉擇閉上雙眼、勇往直前的人,仍然是你,不是嗎?
遺憾與悔恨來到自己面前時,你又有何藉口可以『怨天尤人』、『憤世嫉俗』、『搥胸頓足』,甚至
『哭訴委屈』?
一切的一切,始作俑者是誰?作繭自縛的又是誰?辛辛苦苦搬了一顆石頭,砸在自己腳上的人,
還會是誰?
年輕朋友們,『良』師『益』友的話,要聽啦!
記住!我說的是『良』跟『益』,不是那個上樑不正的『三隻小豬』跟你身邊某些『酒肉朋友』喔!
求求你們,睜開雙眼、打開心房,選擇對的人、事、物,你的未來才有可能善、良、美!
唔......這一篇到底是寫啥啊?不是討論病痛嗎?
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