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前溪舊時曾因為由竹塹港出海而被稱為竹塹溪、也因為祂從油羅山流出來而另稱為油羅溪,還因為流經金門厝而得金門厝溪的稱呼。據說頭前溪的名稱是六張犁開基祖林先坤在兩百多年前所命名,但在西元1915年的台灣堡圖中,才出現頭前溪這個正名。當時只有溪洲下游的河段稱為頭前溪,和現今所指油羅溪與上坪溪在竹東大橋附近合流之後的下游河段不同。


128  


  頭前溪是新竹第一大河,主流上游為上坪溪,其最遠源流為霞喀羅溪,發源於雪山山脈標高2,512公尺之檜山西北側。流經新竹縣與新竹市,於新竹市竹北市的南寮入臺灣海峽,幹流長63.40公里,流域面積565.97平方公里,計畫洪水量11,200立方公尺/秒,平均比降為1:28。其主要支流有油羅溪與上坪溪,流經之行政區域包括新竹縣尖石鄉、五峰鄉、關西鎮、橫山鄉、竹東鎮、芎林鄉、竹北巿和新竹巿等。流域之地勢傾斜,源流短促,故水流湍急,夏季則山洪驟至,氾濫田園,冬季則常河床乾涸。



  頭前溪主流水體分類,頭前溪橋以上與頭前溪橋至溪州大橋下游200公尺處屬於乙類水體,溪州大橋下游200公尺處至河口則屬丙類水體。支流油羅溪、上坪溪全部河段各分屬乙類、甲類。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民國91年至96年於頭前溪本流水質監測結果,水體污染程度多介於未受污染至中度污染程度,其主要污染源來自懸浮固體量。


 


  流域內因有天然氣、煤、石灰石及石英砂等天然的礦產資源,使頭前溪流域工業漸趨繁榮、工廠密佈,較大的工廠如台灣水泥公司、亞洲水泥公司、新竹玻璃廠等,均分別於竹東鎮及橫山鄉設廠,產量頗豐,年產水泥五十萬噸及平板玻璃五十萬箱以上。此外,如機械器具工廠、食品加工、化學、金屬、紡織等工業皆具相當規模。近來又成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使本流域成為台灣主要的工業區之一。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新竹是擁有高科技的工業城;但是流經新竹縣的頭前溪,在依據溶氧、生化需氧量、懸浮固體、氨氮等檢測值計算出河川污染指標中,頭前溪算是台灣非常乾淨的河川。
 
  在過去,頭前溪和許多河川一樣,面臨各種污染的威脅;但新竹縣環保局採用生態淨化的方式來處理污水,將高灘地規劃
設計為淨化污水的溼地,讓原本充滿過量有機質的水經過這裡後,能變得愈來愈乾淨,鳥類、昆蟲等生物也將這裡視為天堂,居民也喜歡在這裡走一走、散散步,享受難得的悠閒。


 


 133  


 


人工濕地系統( constructed wetlands system, CW )


130     131  


 


  此為將生態工程技術應用於水或廢水管理及處理上的一種自然淨化程序,在操作上無須曝氣、攪拌、加壓等太多人為動力,亦不需添加化學藥劑或介質單體附著物等人造物質。污染物在人工溼地系統中被去除的機制複雜,多種淨化作用可同時發生,但由於靠自然淨化,因此速率較慢。


 


     去除機制除了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處理外、還包括了植物的吸收攝取作用。整體形成循環穩定,不需能源輸入,亦不需經常維修之系統。具有省能源、低成本、無二次污染、操作維護簡單、不破壞生態等優點;又可以提供生態棲息空間、土地復育、自然景觀等多重功能,故具有十分大的發展空間。


 


129  


 


       由於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及畜牧廢水的不當排放,導致臺灣地區總長度為 2,934 公里的 50 條主、次要河川中,約有 1,022公里遭受污染,占河川總長 33.78 %。人工溼地不僅可處理受污河水,並可復育河岸生態。故推動濕地技術整治河川污染,對於台灣目前的生態環境,具正面價值及意義。


  本國濕地研究中,常用之植物為蘆葦、空心菜、香蒲、水芙蓉、竹葉菜、培地茅、狼尾草、浮萍與布袋蓮等,其中以布袋蓮與蘆葦在去除各種水中污染物的表現較佳。



  人工溼地應用機制


 


  ‧去除氮、磷,降低水的優養化→氮在自由表面流動式與地下流動式兩種系統中的去除機制相似,主要透過微生物新陳代謝的過程將氮以氣態的型式去除,雖然植體也會對氮進行攝取,但其攝取速率受到氮負荷量左右。生物性的硝化/脫硝作用能有效除氮,氨在好氧狀態下由硝化菌氧化成硝酸鹽,硝酸鹽隨後在厭氧狀態下被脫硝菌還原成自由態氮。磷在人工濕地中最主要的去除機制是透過吸附、吸收,以及與介質中的鋁、鐵等物質形成低溶解度的化合物,併同沈澱作用以成不可溶的狀態將磷滯留。


  ‧吸附重金屬→重金屬在人工溼地中主要的去除機制為吸附、離子交換、與有機物螯合、過濾、生物吸收。在濕地裏佔優勢性之浮水性植物物種,如浮萍( Lemna minor L. )及滿江紅( Azolla pinnata R. Br ),對鐵及銅有高達78倍的生物濃縮效應。布袋蓮 Eichhornia crassipes )對含銀的工業廢水可在極短時間內給予有效率的移除。存在於濕地的不同植物物種:天胡荽( Hydrocotyle umbellata )、青萍( Lemna minor )等,也於近年被熱絡的討論其對鎳、鋅、鐵、鈷、鉻、鉛、銅、鎘等重金屬之累積吸收情形。


 


  ‧有機固體沉降→由於人工溼地系統中的生態與水文環境,包括水生植物體本身與其殘渣形成的過濾機制、緩慢的流速增加固體沉降的效果等,均可有效降低水中的懸浮固體含量。被過濾或沉降後的有機固體的部分也會經由微生物的分解轉換為其他基質,提供其他生物新陳代謝之所需,使得物質有效的進入自然轉換機制中。


  ‧有機物分解→在人工濕地中,有機物的去除,主要的機制為微生物的分解,而此機制中微生物又需要碳源來進行此反應,故水中有機物便會因此消耗。有機物之去除效果必須視其種類而定,微生物並不能將水中各種有機物加以分解。一般而言,生化需氧量( BOD )之去除效果在 90 %以上,化學需氧量( COD )之去除效率只有 50-70 %。再者,水中 COD/BOD 之比值越大, COD 去除效果越差。(註:化學需氧量(COD)-指應用白鉻酸鉀為氧化劑,在強酸情況下與廢水共熱二小時,使水中有機碳氧化為二氧化碳及水,其所消耗之重鉻酸鉀量換算成相當量。生化需氧量(BOD)-係指於一定時間內,在一定的溫度下,有機物因受微生物的作用而氧化,其所消耗的氧量。通常表示廢水污染度是指在20℃下5日之BOD,單位為mg/L。)


 


  ‧致病原去除→水體中致病原為細菌、病毒、原生動物、寄生蟲等,當水體進入濕地後這些微生物亦會成為濕地生態系之成員,在經過濕地時,其中植物及其枯萎部份與殘渣,將使流速減緩並使微生物沉澱、過濾或吸附後,造成其自然死亡或被掠食,達到濕地將其去除的效果。


 


  ‧農藥分解→人工濕地有能力去除分解有機性農藥物質,在農地逕流水的污染防治上為一種可行的技術選擇。


 


  依據近年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顯示,人工濕地對於污染物之去除率乃因濕地尺寸、栽種植物種類、操作參數、水力停留時間、水力負荷、季節變化等複雜因素造成各污染物去除率有所變化,故人工濕地處理技術仍有廣泛探討之空間。



  在台灣現行的法令規範中,工業廢水只要符合排放標準,就不會受罰。多數工業廠房在成本考量下,通常都只維持在能通過最低標準、且不受罰的範圍內,便將廢水排放出去。但這並不表示廢水百分百純淨,同時,由於台灣還沒有實施總量管制,所以即使是符合排放標準廢水,在大量排放的結果下,仍然會造成自然環境的負擔。這就是政府相關單位,甚至民間學術機構開始對人工溼地處理廢水議題做出關注的其中原因之一。


 


  不過,隨著人口的增加而衍生的另一項污染:家庭廢水問題,在不知不覺間早已成為水質污染的重要來源。目前台灣人口約2093萬人,其生活污水污染以生化需氧量計約40克/人日,總污染量為837頓BOD/日,經削減途徑處理後,其生活污水殘存量約731噸BOD/日。家庭污水由於缺乏污水處理與法規罰則管理,使得家庭污水的污染量漸漸逼近工業廢水污染。


  家庭廢水系指家庭使用過的廢水,尚未經過任何處理直接排放屋外,以及沒有污水衛生下水道的接管,最後經由水流作用都排放河流,甚至海洋,進而造成河川及海洋嚴重的水域污染,引起河川發臭、變黑、生物無法存活,最嚴重則是形成生態食物鏈的浩劫。


  家庭廢水是屬於水污染的生活污水之一類,大抵為固體、糞便、油脂、廚餘、洗滌物等類,從清洗衣物、便溺、烹調、洗水、洗餐廚用具、個人清潔而來,此種污水含有大量病菌和有機物,最容易影響環境衛生。其中,家用清潔劑,如洗衣粉、漂白劑、浴廁清潔劑、消毒劑、水管疏通劑等,更是具有較強大的毒性與殺傷力,足以讓水源附近生物致死。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產生的廢水有:


  (1)廚房用水→包括清洗水、廚餘殘渣及使用各類清潔劑都會隨水排放。


  (2)衛浴用水→如洗澡、刷牙、洗臉、洗手、馬桶沖水等。


  (3)一般清潔用水→洗衣、拖地、清洗各類家具等廢水。


  (4)人體排泄物。



  世界各先進國家早就規劃有衛生污水下水道系統,讓家庭污水可透過此系統排放,然後進行處理再放流至河川或海洋中。只是國內相關計畫過於緩慢,目前完成污水下水道系統多屬零星社區專用的污水下水道,接管率不到一成。預計到民國九十年才可能完成10.5%的接管率,即使到民國100年的預計目標也不過才將近36%。


  依據中華日報社論2011.9.5的報導──我國於1984年施行《下水道法》,並於1988年制訂《污水下水道發展方案》,逐年有計畫的推動污水下水道系統建設。二十多年來,政府共投入兩千多億元經費,但到去年底為止,家戶接管普及率僅25.7%,不但遠落後歐美各國,甚至不如馬來西亞、印尼等亞洲國家,更別提立案當時對民國100年的預計理想目標。尤有甚者,近七成縣市家戶接管普及率低於10%,四個縣竟還「掛零」,可見績效不彰,內政部營建署曾被監察院糾正。



  要改善家庭污水污染,等到下水道工程全面完成,基本上是可想而知的『太遲』!因此,另外找尋一項可行的辦法,將水中污染物質減少,甚至去除,才是改善污染的另一種根本作法。


  1.改變飲食習慣,降低餐具油膩的可能,再改用枳實粉、洗米水、苦茶粉、肥皂等天然製品清洗,減少家庭含毒廢水形成


     2.避免油炸餐點,盡可能將用過後的油脂,經過回收處理後,加工製作成為肥皂的原料,而不傾倒於排水孔中。


  3.清洗衣物以枳實粉、苦茶粉、肥皂或皂絲(前兩者還是優於後兩者)替代洗衣粉,減少磷的污染,避免河川因藻類的大量繁殖(水的優養化),導致生物大量死亡。


  4.在廚房排水口裝置濾網攔截廚餘等固體垃圾。


  5.惜物,儘量將食物徹底食用。


   6.使用成分全天然的清潔劑做環境清潔,如枳實粉、苦茶粉、小蘇打粉加檸檬酸,或僅以清水和萬能雙手清潔。


   7.避免奢侈性美容消費,如美髮、SPA。個人清潔用品改用純天然DIY製品,如橄欖油加赤豆粉(洗髮)、洗米水(洗髮)、茶籽粉(洗髮洗澡洗臉洗衣洗碗)、小蘇打加甘油(刷牙)、海鹽(刷牙)等,對自己或環境都大有幫助。


 


  8.關心所在社區的污水處理狀況,如果可以,請出一份心力宣導與要求自己每個月都有繳交管理費的管委會。


 


  9.園藝等使用的肥料,儘量以廚餘製成的自然堆肥為主,避免化學肥料。


 


 


  整理到這兒,不禁要對上述那些被列為人工溼地首選的植物們肅然起敬。祂們默默的奉獻與付出,提供了人類因為貪圖便利而製造出汙染的解決之道,真的是令人動容。俗諺說:『一物剋一物』,但人類創造出的化學毒害,卻是越來越難以控制解套。有時候實在很納悶,為何人類的錯,要由萬物來承擔?


 


  如果,讓工業大廠的老闆、不良法案通過的決議者、罔顧環境、濫用化學物的人,去擔任人工溼地植物的角色,成果應該會更快、更顯著。也許,看到一批批的人被毒死以後,眾人就不敢再使用那些看似至寶的化學製品了。


 


  廣告,是一種商業手法,凸顯、強調標的物,是廣告的最終目的。因此,會誇大、造假也實屬正常,否則標的物要如何成功上市?廣告創意人要如何創造個人績效、賺進桶金?不過,身為消費者的我們,應該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判斷這一切,而不是盲目去相信廣告明星照著腳本演出來的幻象,再不時懷疑自己為何沒跟廣告明星一樣美、一樣好,甚至怪罪自己本錢沒人家好,所以用了不會好。


 


  給天然清潔製品一個機會,也給自然環境、眾生萬物一個機會,雖然使用上沒有化學製品來得便利,但此刻家中排放出去的廢水,肯定會比使用化學清潔劑的家庭廢水要天然很多、很多。為了多積點福德給自己與家人,是真的應該儘早丟下手中誅殺萬物於無形的化學鐮刀,改變自己的習慣,讓更多生命因為一個轉念,獲得繼續活下去的機會。


  在國家與政府還無力做出一番成果之前,萬物只能苦苦期盼.........期盼返樸歸真的人兒,能一天比一天多。


 


  


 


感謝下列資源網頁:


http://www.water.tku.edu.tw/mapdata/%E9%A0%AD%E5%89%8D%E6%BA%AA%E6%B5%81%E5%9F%9F.htm
http://epq.epa.gov.tw/project/projectcp.aspx?proj_id=1009648719
http://hysearch.wra.gov.tw/wra_ext/deveinfo/%E7%B0%A1%E8%A8%8A/12%E6%9C%9F/subtitle/subject1.htm
http://trrn.wra.gov.tw/trrn/understandingRiver/view.do?id=12bf0efd75900000704e
http://ecolife.epa.gov.tw/blog/post/800175
http://wqp.epa.gov.tw/ecological/Engineering.aspx?num1=13&num2=1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1/C0117800056/pollution/2.htm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6083112007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1015064816442906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