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水(化學式:H2O)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唯一被液態水所覆蓋的星球。地球上水的起源在學術上存在很大的分歧,目前有幾十種不同的水形成學說。這部份老實說,不是三言兩語便能解釋清楚,因此先行略過。

        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之一,是包括人類在內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人類很早就開始對水產生認識。東、西方古代樸素的物質觀中,都把水視為一種基本的組成元素,水是中國古代五行之一;西方古代的四元素說中也有水。

 

        地球表層水體構成了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澤、冰川、積雪、地下水和大氣中的水。由於注入海洋的水,帶有一定的鹽分,再加上常年積累和蒸發作用,海和大洋裡的水都是鹹水,不能被直接飲用。

        地球上水體積的分佈狀況列表如下:

90  


        在自然界,純水十分罕見。水通常多含有酸、鹼、鹽等物質的溶液,習慣上仍然把這種水溶液統稱為水。純水可以通過蒸餾作用取得,當然,這也是相對意義上純水,不可能絕對沒有雜質。

        地球上水總儲量約為1.36x1018m3,但除去海洋等鹹水資源外,只有2.5%為淡水。淡水又主要以冰川和深層地下水的形式存在,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僅佔世界總淡水的0.3%。《以上,摘錄自維基百科》


        雖說地球表面覆蓋著大量的水,但能被陸地生物所運用的部份,卻是少得可憐。2009年,瑞典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所長約翰‧羅克斯特倫與來自環境、地球系統領域的28位國際專家組成了一個研究小組,這個研究小組表示:建議將人類每年淡水消費量的上限設定在4000立方公里。雖然目前2600立方公里的用水量離該上限還有一段距離,但考慮到世界日益增多的人口和農作物灌溉需求,因此研究小組痛心評估,地球淡水將在本世紀中葉達到極限。

        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能想像淡水只能讓人類用到本世紀中葉嗎?


        然而令人更害怕的一點是.........水污染。


        水污染主要是指因物質、生物或能量介入水中,改變水的特性,以致改變水的正常用途或危害健康及生活環境的一種情況。

      水污染不用多說,大家應該都非常心知肚明。以台灣的河川污染來看,其狀況如下表:

99  

 


        行政院主計處更於91年六月三日所發布的「國情報告」中提及,台灣河川的污染正以每年至少1.1%的速率增加.......


        水污染議題中最被關切的是影響自來水的水質,無法供應日常生活的乾淨自來水。如十九世紀中葉歐洲霍亂、傷寒病的大流行,即因水被污染而傳染所致。

        另外,水遭受污染後,往往還會影響水中生物的生存,嚴重污染會造成水中生物的死亡。農業用水的污染,可能造成的損害為農作物的枯萎或減產,土質變劣而導致農地廢耕等。


        近年來常在新聞中報導的重金屬污染事件,例如:

        茄萣海域綠牡蠣

        香山地區牡蠣銅鋅含量世界第一

        布袋、安平、七股、大鵬牡蠣含砷

        鹿耳門吳郭魚含汞

        市售文蛤測出含砷和鉛

        桃園觀音、蘆竹鎘米污染..............


        重金屬為何沒事、無緣無故會跑進水產動物和農作物裡面?

        其實,水是最主要的媒介。台灣土地分區不明,都市地區住商混亂,鄉村地區農田緊鄰工廠是常有的事。近年來環保署調查後列管的400多公頃汙染農地,發現汙染密集區多半鄰近工廠,且農地位於工業區下游的一定範圍內。


        北榮臨床毒物科醫師楊振昌提醒,近兩年來台灣的重金屬汙染以鉛最多,其中過半數是因飲用水遭汙染。環境汙染造成深海魚類、地下水等受重金屬汙染,其中以汞、鉛為最普遍的汙染源,不像其它毒素容易被人代謝,所以長期食用過量受重金屬汙染的食物,就容易沉澱在大腦、腎、免疫系統中,造成免疫系統失調,有過敏、乾癬、腎功能不全的情況,出現水腫、蛋白尿等現象,還有退化性疾病,如血管硬化或是關節炎等問題。

        重金屬進入人體後,所產生的危害如下:

 91  

 

        除了水能源不足與重金屬水污染以外,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清潔劑污染。


        早在西元前二千五百年,人類的祖先就用草木灰和動植物脂肪製造肥皂,開始了清潔劑的歷史。

        油污和水具有互斥的性質,這兩種物質無法混合而會各自聚集在一起,這種現象稱為界面張力。讓界面張力消失,使原本無法溶合在一起的東西溶合在一起,就是界面活性劑。

        合成清潔劑是德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因將製造肥皂的原料──脂肪移做其他用途而發明的肥皂取代物。合成清潔劑在1930年代問世後,由於較便宜且洗淨力較強,到了1940年代,已被普遍使用而取代了肥皂的地位。當時美國市面上的清潔劑中大多數是以烷基苯磺酸鹽(ABS)做界面活性劑。而在1947年,美國賓州Mt.Penn.市的污水處理廠就遭遇到清潔劑泡沫問題的困擾。

        隨後又發現,當時無法以生物處理方法將清潔劑中的界面活性劑完全分解,界面活性劑的殘餘部份,隨著放流水排到河川時,不但會影響水中魚類,並且可影響下游的水質而造成污染問題。從此人們開始察覺到,合成清潔劑雖然使用方便,卻帶來了環境污染的問題。

        1965年以後,軟性的陰離子界面活性劑(LAS)由於具有良好洗淨力,價格又低廉,因此廣泛應用於家用清潔劑配方之中。不過,輔助劑磷酸鹽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很難被去除,磷質會造成河川湖泊中藻類的大量繁殖,影響水中其他生物的生長,所以清潔劑中的輔助劑,亦帶來了環境污染的問題。因此在1965年以後,科學家們又致力於尋找清潔劑中磷酸鹽的取代物。不久發現,NTA(基三乙酸)可代替磷酸鹽在清潔劑中的地位,於是當時市面上「不含磷酸鹽」或「低磷酸鹽」的清潔劑就風行了一陣子。但是在1970年底,美國醫學組織提出報告認為NTA可能為致癌物質,因此NTA的地位,開始走了下坡。

        另外一種被稱為「壬基苯酚類界面活性劑」(NPEC),根據中央大學化學系丁望賢副教授所發表的「壬基苯酚類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在台灣水環境中之分析與調查」報告中指出其殘留物質在水環境中不易再被分解,使得此類機物質在世各國河川皆被檢測到,其濃度足以影響水中生態,而被廣泛研究。

        據研究發現,壬基苯酚(NP)之化學結構與動物的雌性激素結構相似,且已被證實為一環境荷爾蒙,其會干擾內分泌激素的調節機制,使得動物後代失去性別特徵,而喪失繁衍能力。

        台灣目前每年生產及使用約4萬6千公噸壬基苯酚類非離子型界面活性劑,相較於其他工業化國家有泛濫的情況。尤其台灣目前衛生下水道普及率只有4.7﹪,生活污水都直接排放到河川中,造成河川嚴重污染。由中壢市老街溪初步的採樣分析結果證實,水樣中「壬基苯酚」類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之濃度,遠高於世界其他地區濃度甚多。


        實驗報告指出,如果每天吃下殘留在食物或餐具上的清潔劑,會對人體的肝臟有所損害。常使用清潔劑的人時常感到手部有乾裂及發緊的現象,這是因為界面活性劑會吸收皮膚的油脂,尤其是強力去污粉及潔廁劑,所含的化學成份更容易損傷皮膚。

        不少人以為增加洗潔精的用量可以清除餐具上的細菌,其實是一種錯誤想法。目前市面銷售的普通餐具洗潔精不具有消毒作用,它只能機械地消除餐具上的一部分細菌,且清除率非常低。相反它還極易感染細菌,這些細菌隨時依附碗碟上的洗滌劑殘液進入人體...............

           94  


        這一杯水看起來純淨清透嗎?

        或許在大家的肉眼裸視下,它是一杯純淨清透的水,喝了會讓人心曠神怡、解渴生津。


        但,如果不是呢?

        或許它是一杯含有鎘、汞、鉛、砷與界面活性劑的水.........

        那麼,喝了之後,還能心曠神怡、解渴生津嗎?

 


        應該是心裂神飛、解命生病吧,我想。

        想辦法自求多福、延年益壽,會比消遣娛樂、穿金戴銀來得重要。

        淨水捷徑→http://blog.brassica.tw/?p=1627#more-1627

 

相關資料來源: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152404028110686
http://www.skh.org.tw/mnews/173/2-1.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